「心情好買鞋,心情唔好買鞋,買鞋,買鞋,宴會前買鞋,換畫後買鞋,紅色暴雨買鞋,經濟低迷買鞋,傷風感冒買鞋,唔夠瞓買鞋,瘦身後買鞋,想買鞋時買鞋,唔想買鞋時買鞋......」
若果要讓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擁有一雙,只需要 125 天。那麼全年餘下 240 天所製造的鞋子,又賣給誰呢?它們最終會往哪裡去?
雖然沒有膠樽、食物包裝、煙頭等熱門海廢那麼多,但鞋子的出現,常予人時空錯亂的感覺。
譬如在炎夏的灘頭發現雪靴,以為遇上誤闖的極北旅人;在層層亂石間藏着一隻四吋高的鬆糕鞋,彷彿來自現代版的灰姑娘故事,只是這回王子找不著鞋子了;也見過附滿藤壺的跑鞋,似在告訴大家,它跑過萬里路、漂洋過海而來......
「海洋保護協會」統籌全球淨灘活動多年,在每年的淨灘報告中都會選出該年最「詭異」 的海洋垃圾。
灘岸躺著的鞋子,究竟從何而來?又會往哪去?這些問題一直為人所忽略。即使是「海洋保護協會」的海廢記錄表上,多年來也沒有「鞋子」的名份,直至 2022 年。
沒想到一下子便擠進非洲地區第五多的淨灘垃圾,數量僅次於煙頭、膠樽、塑料食物包裝、口罩及醫療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