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有非常迷人的特質:
它輕盈、耐用、強韌,但成品不易修理,也便宜到不需要大費周章的修補。
可是到了 1970 年代,原本生產金屬燃料匣的高級打火機公司,成功研發塑膠替代品,這隨即成為他們的得意之作。
塑膠燃料匣成本低售價廉,用後還可以即丟,一下子便火了起來。
買火柴跟為可填充打火機灌燃料可不是什麼繁複的工作,但拋棄式打火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習慣。
在香港,淨灘檢到打火機不是新鮮事,但有一回竟然遇上驚險。
正午時份,我如常把收集得來的打火機排列起來拍照留記錄後,丟進也是剛剛撿回來的地盤用頭盔,
我在本能下馬上跳開,可是打火機的碎片仍然彈遍我的臉上、手上和身上。慶幸無大礙,卻結結實實的把我嚇了一大跳:
後來知道,打火機只要置於超過攝氏 55 度的環境溫度,燃料匣內的液態丁烷便會膨脹,加上塑膠製外殻經過長年曝曬和氧化,容易變得脆弱,
這次經驗顛覆了我對打火機的認知。話雖如此,打火機依然是韌力十足的海廢。它的外殼含有 ABS 膠料,那是一種可代替金屬的塑質。
平日在海邊撿到的打火機,大部份完整無缺,當中包括一個紀念香港主權回歸的打火機,歷煉 25 年後在被我拾起時,狀態依舊完好,只是有點失去光澤。
夏威夷大學海洋學系教授 David Karl 曾經在夏威夷北方的太平洋海域打撈垃圾時,找到一個拋棄式透明打火機,上面印着香港一間賣酒公司的中英文地址及電話。
Karl 撥通電話號碼,接聽的辦公室經理對這個廣告用的打火機一無所知,卻證實它印著的正是公司七年前的舊址。
日本鹿兒島大學的藤枝繁教授從 2003 年起拿它們作研究對象,發現每一次颱風或淹水後,海邊的打火機數量都會大幅增加。
大嶼山分流石圓環沙灘的垃圾非常多,有一次,光是鞋子我們就撿到 1645 隻,其次就是打火機,收集到 520 個,成為歷年淨灘之最。
我細看那些小東西,不少都是從中國漂來的,常見的有顏色多多的「深圳免稅店」打火機,其餘印上各式廣告和招牌,包括「廣東米酒」、「2008 奧運」、 「XXX 酒家」、「枸杞檳榔」,以及「XX 狗肉館」等。
我把它們依彩虹色彩順序在沙灘上列陣,成品非常壯觀,馬上成為引人注目的「藝術品」,
圖片來源:©Sebnem Coskun/ TNC PHoto Contest 2021
而打火機不過是小東西。
那以後,更多商家看看穿了「堅固」和「可重複使用」帶來的利潤有限,
我們拋呀拋,會不會把需要持守的價值、乃至人類的未來都一併拋棄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