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頭之嘛
⋯⋯之嘛?

你知道全球被丟棄最多的垃圾是什麼嗎?

是煙頭

全球淨灘運動興起 35 年來,煙頭幾乎一直高踞垃圾數量之冠。2022 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每年約有 4.5 萬億個煙頭和煙包等煙草製品流落全球,攻佔行人路、公園、土壤、海灘、海洋.....

小小煙頭內含 7,000 多種有毒化學物質和致癌物,一個就能污染 100 公升的水。

煙支濾嘴的健康聲稱是騙局,對環境也是壞消息:每個濾嘴含有 12,000 至 15,000 根微塑料纖維,會碎化成微膠粒,已累加成為全球第二大污
染源。

如果下次有垃圾蟲說:
「煙頭之嘛!」請告訴他/她,煙頭帶來的禍害絕不是「綠豆芝麻」。

像世衛說的:
「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煙草都在污染地球和敗壞所有人的健康。」

處處都有煙頭,你找得到嗎?

它們有時隱身花糟、有時浮沉水道、有時鑽進樹洞、有時在沙灘曬太陽。全球一年有 4.5 萬億個這樣刁鑽古怪的傢伙,要折腰幾次才能一一撿拾?

世衛以 2021 年估值計算各國清理煙草類垃圾的年度成本:中國約需 26 億美元、印度 7.66 億美元、德國和巴西均超過 2 億美元。它們通通出自納稅人的荷包。

全球抽剩的煙頭,三分之二被扔到地上

這也是世衛的統計。煙民跩跩比例為什麼這樣高?他們究竟在想什麼?
學者各有說法。

想法一

「呢度邊有煙灰缸啫?」

研究指出,公共煙灰缸若離開31呎以上,很多煙民便開始亂丟了,增加「就手」設施有助解決問題。這樣等於每隔兩個私家車停車位的距離便放一個,能想像桶子一列排開的壯
觀嗎?

但又有學者發現,即使公共煙灰缸附近也常有亂扔的煙頭,顯示距離之說不完全有參考價值,甚至可能是有些人的藉口。難道沒煙灰缸就該亂
扔嗎?

想法二

「煙頭之嘛!」

原來上世紀80年代並沒有針對煙頭垃圾的研究文獻,反映當時普遍不認為亂丟煙頭有問題,甚至覺得是「吸煙儀式之一」,不存在道德約束。

今時今日,大家都知道亂丟不對,但研究發現有些煙民總會為自己的心理找到開脫理由,像是「一個煙頭不算什麼」或是「這樣小,丟了也不會被發現 / 被抓啦」。

想法三

「煙頭咪又係草同紙,
會自然分解囉!」

真是不美麗的誤會!絕大部分煙頭都有濾嘴,而濾嘴多是塑料,大自然啃不下。我們之後會再談到。

丟煙頭
心理戰

這樣探索,會看到社會心理、廢物管理(例如公共煙灰缸污糟邋遢)和執法力度等原因互相交纏,延伸下去還可以探究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什麼特別愛扔煙頭?人們何以偏愛把煙頭塞進樹洞、棄置水溝?為何重罰也杜絕不了問題......?

既然如此,有些地方決定來點心理戰術。

Tactic A

小改變大改善

澳洲新南威爾斯政府發現,一些小改變能引導煙民的好行為,把妥善棄置煙頭的比率從 38% 提升至 58%,甚至高達 76%。


  • 設立有舒適椅子和收集設施的吸煙區,減少煙民被排斥的不良感覺;
  • 以清晰指示引領煙民到吸煙區抽煙;
  • 肯定妥善棄置煙頭這好行為;
  • 認真執法。

Tactic B

Calling 同理心!

這是台灣的街頭小實驗:捧著魚缸的女孩在路上向煙民說:「請把菸蒂丟進魚缸」。大家看着魚缸,都不願意丟進去了,怕會傷害魚兒的家,可是坑渠呢?河道呢?海灘呢?它們最終都會匯進大海,傷害自然裡的
「大魚缸」。

參考文章:你會往魚缸扔煙頭嗎?

外國一些地方在雨水渠附近漆上圖文並茂的警語: 「禁棄煙頭,排水溝直通海洋」,也是異曲同工,提醒我們不要把大海變成煙頭塚。

Tactic C

煙頭「投票箱」

煙頭收集箱化身「投票箱」,讓煙民隨心表態—— 玩法多多,上至公共政策,下至娛樂休閒都有,像是世界盃足球賽前問道:「誰是世上最佳足球運動員:C朗還是美斯?」好玩,參與度自然高。實施這種「另類投票」的英國和日本分享,「投票箱」附近亂掉煙頭的情況大減 46%90%

圖片提供:程展緯

Tactic D

烏鴉清道夫

瑞典有企業研究教導烏鴉清理街頭煙頭,減低政府清潔街道的開支。

研究人員稱,烏鴉是鳥界中的資優生,能成為優秀的清潔工。當地負責垃圾管理的官員有感而發:「我們能教烏鴉執煙頭,卻教不好自己的同類不亂拋煙頭。挺有趣的。」

Tactic E

不是所有煙民都是垃圾蟲啦

分享一個方便的方法:自㩦式煙包。

圖片提供:大便妹

Tactic F

響應世衛呼籲

  • 消除煙草產品垃圾,保護生態系統;
  • 教育煙民了解煙草的環境遺害,鼓勵戒菸;
  • 禁用濾嘴等即棄塑料製品;
  • 提高公眾對煙草行業漂綠洗白策略的認識;
  • 支持政府向煙草行業徵收額外稅款。

等等!別只顧着呼喚煙民的公德心,忘了向更重要的人問責:

煙草商

小濾嘴
大騙案

在煙支末端藏進小小的濾嘴,煙草商聲稱能減低健康風險,世衛和反吸煙團體說是世紀騙案,究竟是什麼一
回事?

年輕的你可能不知道,歷史上煙草商撒過的謊言還真不少,堪稱
「慣犯」。

「為哮喘、咳嗽性支氣管炎、花粉熱、流感和呼吸急促,提供即時紓緩。」
「沒有任何一個喉嚨敏感個案因吸食駱駝而起。」

它們是 1881 年和 1949 年的煙草廣告,你沒看錯,就是這樣離譜。如果有興趣看更多大話西遊,可以到「史丹福研究菸草廣告影響力計畫」(Stanford Research Into the Impact of Tobacco Advertising (SRITA))
尋寶。

受工業革命的大量生產帶動,煙草行銷幾乎攻陷全世界。一面倒的形勢待至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因為揭露煙草禍害的醫學研究陸續推出而出現
轉機。

1964 年,美國政府向煙草商「攤牌」,發表第一份針對抽煙與健康的報告,指出吸煙與肺癌、咽喉癌和慢性支氣管炎的關連,旋即成為年度最觸目的新聞。

但煙草商當然不會輕易就範,除了在政治界、醫學界和媒體大擲銀彈遊說外,還推出一個機心小發明:在煙末添加聲稱能過濾有毒物質、令吸煙變安全的濾嘴。它很快便火起來了—— 1951 年,市面銷售的煙枝大約只有 1% 加了濾嘴,1958 年增至近半,今時今日已經成為主流。

這是 1955 年和 1980 年,煙草商為濾嘴打的廣告:「能抽走吸煙恐懼的煙支」、「你不用減少吸煙,Duke 的濾嘴為你做到了」。

聽聽世界衛生組織怎麼說:「香煙過濾嘴沒有任何已證實的健康益處。」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指:「(這不過是)煙草商的宣傳噱頭和促銷手段,這些煙草產品非但不會降低健康風險,使用濾嘴和添加香味減少嗆喉感,會令吸煙者吸得更深、從而吸入更多有害物質。」

聲稱減害的設計反令人吸進更多禍害,難怪有人把濾嘴比作世紀大騙局

如今,世界各地都有法例杜絕不實聲的廣告,保障消費者權益,或者我們都要向煙草商說句:「多得你
唔少」。

煙支破壞的,不只是我們的氣管和肺部⋯⋯

這種全球最大量的人為垃圾,也在危害地球的健康。

一般煙支的設計,以仿真軟木塞紙來包裹濾嘴,令人有紙纖維或棉花的錯覺,以為能自然降解。

才不。

專門研究煙草環境影響的學者指出,濾嘴裡有 12,000 至 15,000 根微塑料纖維,它們不會降解,只會碎裂成微膠粒,帶着煙草的毒性流落環境—— 包括由吸煙產生的化學物質,以及未及燃燒的殘留物。

研究發現,用煙頭泡浸的水來養魚能殺掉半缸魚兒;又有研究指,落入土壤的煙頭會減低植物的發芽成功率,並且影響發育。

在食物鏈頂端的我們,無法置身
事外。

煙草商,請收手!

2020 年,英國煙草業與環保官員會晤。商會代表試圖開脫責任,指煙頭數量雖然高佔全國垃圾總量的 66%,但論體積僅佔 0.2%;環保部部長Rebecca Pow 即時反駁:「不管多寡,有毒就是有毒。」

煙草商製造了難以處理又無法完全分解的毒物,是殘害健康和環境的始作俑者,多年來一直逃脫責任,把問題歸咎煙民之餘,又轉移視線,以鼓勵淨灘、加裝煙灰缸等「執手尾」方式來維持大量生產、大量消耗與大量棄置的營運模式。

美國關注煙草與健康組織 UNDO 認為,「煙草商希望我們相信,隨地可見的煙頭和電子煙不過是垃圾問題。他們希望我們把時間浪費在市內安裝煙灰缸和到海邊淨灘。這個無心肝的行業利用巧妙的公關活動,把煙草污染歸咎於吸煙人士,逃避責任和管制,並且散播顯而易見的謊言。」

世衛在 2017 年就煙草業對環境的影響發表報告,指出煙草商該為其生產過程帶來的污染負責,包括禁售用完即棄的濾嘴煙、標明煙草製品廢物為有害垃圾,以及繳交額外的垃圾費,來清理禍害和支付杜絕煙草廢物的宣傳經費。

問題是,煙草商財雄勢大、游說力強;而政府制約的步伐,往往進三步退兩步。

最近一個例子在 2018 年發生,歐盟打算淘汰及強制回收十款即棄塑膠,希望建立防堵塑膠污染海洋的典範。輿論集中報導飲管、棉花棒、飲品膠樽、即棄餐具等短命膠,卻甚少留意煙頭原來榜上有名—— 建議要求煙草商在 2025 年及 2030 年,分別減少濾嘴五成及八成的塑料纖維,從源頭減廢。但這記重鎚出擊後來沒有發生,歐盟成員國最終只通過治標方案,要求煙草公司在 2023 年 1 月 5 日前在濾嘴加上含塑膠標示,並承擔清理、收集、運輸等費用。

有關小煙頭的抗爭,
一切還在進行中。

延伸參考

綠惜解碼播客 :
煙頭競技委員會呼籲:
「唔好慣」

內容重點:

・做功課都可以帶來social change

・清潔工處境:不清、不潔、不公

・一個鐘頭執6,000煙頭係乜玩法?

・煙頭搞到寸草不生?

・執煙頭執到上煙草公司做分享

・執煙頭都可以做 #品牌調查

・國產煙煙頭有幾誇張?

・清潔工自製掃把嘅智慧

・煙灰缸嘅創新實驗

・煙民有話說

節目可於以下平台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