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More 思考延伸

 

CHAPTER 8.0

膠袋

CHAPTER 8.1

圖林先生的初衷

把時鐘撥回上世紀 50 年代。

瑞典工程師圖林 (Sten Thulin) 看到購物紙袋氾濫,導致大量樹木被砍伐,不忍心,於是想到一條「絕世好橋」——如果有既輕且薄又能重複使用的替代品,不就可以為大自然多留點綠嗎?1959 年,他成功製造購物膠袋,即是今天我們說的「背心袋」。
 

「他習慣把一個摺好的膠袋放進口袋。今日大家鼓吹自備購物袋,他七、八十年代已經在做了⋯⋯為什麼不?」

– 圖林的兒子 Raoul Thulin 接受 BBC 新聞訪問說先父

問為什麼不(重複使用)⋯⋯?

這真是好問題,畢竟膠袋又輕又耐用又便宜,重用正好。但圖林當時大概想不到,膠袋的問題正正在於它太輕太耐用,也委實太便宜了。它的原料雖然來自經歷數億萬年形成的石油,但每個只花數分錢成本製作。根據人類經濟至上的邏輯,標價便宜就是不用珍惜,甚至可以即棄。所有購物膠袋的使用時間平均只得 12 分鐘。
 

膠袋的耐用,從此變成地球的詛咒。

圖林泉下有知,倘若看到自己的發明,以垃圾姿態掛滿世界的不同角落,會嘆息嗎?
 

 
CHAPTER 8.2

從耐用變即棄:
商人的點金術

話說回來,購物膠袋面世之初,要搶佔紙袋站得穩穩的地盤,開始時並非順風順水。譬如說,收銀員每每用口水沾濕指頭來打開膠袋,顧客看到會倒胃口;又譬如,膠袋不能像紙袋那樣直挺挺地站起來,要一直提着。
 

既然一下子沒法衝破消費者的心理關口,聰明的商人遂改變策略,向超級市場老闆動之以財:膠袋成本只及紙袋的三至四分之一,小數怕長計。金錢是最有效的遊說,1982 年,美國兩大超市巨頭 Kroger 和 Safeway 終於投向背心袋懷抱,其他超市很快便跟着一起轉向。
 

膠袋商人當然也知道,如果人人都用膠袋,而且一直重用,他們的口袋不會膨脹起來。於是,用完即棄成為新的推銷策略,膠袋災難的喪鐘亦自此響起。

膠袋面世一個甲子後的今天,全球估計一年耗掉五兆個。那是從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一路數來,12個零追趕一個「五」的概念。被丟掉的膠袋,有的堆在堆填區埋個百年千年、有的流落郊野、有的威脅海洋及自然生態,而每年成為膠袋下亡魂的海洋生物,數以十萬計
 

CHAPTER 8.3

當膠袋成為「國旗」、
「國花」之後......

成為即棄品的膠袋,很快便在全球「攻城掠地」,它們或被隨處丟棄,或被不小心散落,捲在風裡、掛到樹上、舖滿山徑、飄出大海⋯⋯愛爾蘭人諷刺地稱它們為「國旗」、南非人戲謔地叫它們「國花」。許多國家開始思索,他們願意為使用膠袋的方便,賠上多大代價?

推動孟加拉禁用膠袋的先行者 Shahriar Hossain
圖片提供:毛達

數年前在國際會議上認識 Shahriar Hossain 博士,他有份推動孟加拉在 2002 年成為全球第一個禁用膠袋的國家,導致 315 間膠袋工廠倒閉。那是漫長的奮鬥,他堅持了近 30 年,惹毛了廠家,接過大量匿名恐嚇電郵和電話,也在路上遇過刀鋒和血光。雖然孟加拉在禁用膠袋的實踐上,至今依然跌跌撞撞,但是已足夠令港人汗顏。我們曾經在這裡分享當地的禁膠故事。

同樣是 2002 年,戲稱膠袋為「國旗」的愛爾蘭實施膠袋收費,每個徵收 0.15 歐元(按當年匯率約港幣 1.5 元)。法例出台首年,購物膠袋用量應聲下降 95%。南非則在翌年禁止使用薄於 0.024 毫米的購物膠袋,2004 年進一步向膠袋製造商和進口商徵收環保費,每個約港幣 0.04 元,違者重罰 14,000 美元或 10 年徒刑。早在 1993 年便實施膠袋收費的丹麥,將在 2021 年提高徵費,並計劃長遠禁用所有無法重用的薄身膠袋,國人目前平均每年只棄置四個購物膠袋。

 
CHAPTER 8.4

香港的膠袋收費

2005 年,時任本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為開徵購物膠袋收費,首次公開香港人每日棄掉的膠袋量:3,300 萬個,即是人均接近每日五個。

2009 年 7 月,香港在大型連鎖超市、便利店、健康護理和化妝品店共 3,000 多個零售點,實施首階段膠袋收費,購物膠袋全年棄置量由 2009 年的 6.57 億個大減 77% 至翌年的 1.53 億個。
 

儘管成效明顯,但涵蓋範圍有限。2015 年 4 月,計劃擴展至全港,覆蓋零售業和兼售貨品的服務業共十萬多間店舖。從藍線的高低起伏,可以看到新例一出,膠袋棄置量旋即下路,可惜翌年 V 型反彈,之後更年年攀升。

最新數字顯示,港人在 2018 年棄置了 45.1 億個購物膠袋(每人每日丟棄至少 1.6 個),比法規實施前 2005 年的 80 多億個大減 4 成——要開香檳慶祝嗎?且慢!相對於 2010 年收費首年的 44.4 億,這個數字原來增加了 1.5%。事實上,不少類別零售類別都悄悄反彈,像便利店,2009 年耗用近 9 千萬個膠袋,新例後大跌至 1.5 千萬個,但 2018 年又升上 5 千萬個。

除了整體趨勢,這結連還有各個類別的膠袋數據,歡迎尋寶,我們只補充以下幾點觀察:

麵包餅食店原來「估你唔到咁膠」,在 2018 年合共棄置了 3.45 億個膠袋,比超級市場、便利店和健康護理和化妝品店加起來的 1.5 億個還要多。

餐廳和熟食店的「派膠」趨勢值得關注,這個類別的最新膠袋棄置量比 2009 年大幅增長 47%。外賣日益盛行,這問題只會愈見嚴峻。

標示「其他」的類別竟然高佔膠袋棄置總量近八成,究竟是何方神聖?原來這泛指沒機構標識或無法分類的購物膠袋,包括來自街市和雜貨店的那些。

CHAPTER 8.5

絕膠,用「環保袋」就好?

記得上面提及,丹麥人目前平均每年只棄置四個購物膠袋嗎?
未說的續集是:丹麥人平均每年丟棄 70 個「環保袋」。
接下來要問的是:絕膠後,是否用「環保袋」就好?
 

如果你用完又用、用完再用、用來用去都是那幾個、用到爛掉才終於丟棄⋯⋯那麼,請安心使用手上的「環保袋」,無論它是紙袋、不織布袋,抑或布袋。

但是假如你把紙袋和不織布袋看成即棄品,信手掂來隨意丟棄,又或者當作快餐時裝 (fast fashion) 的配件,追求天天新款。那麼,你手上的「環保袋」其實非常反環保,甚至比膠袋更壞。
 

我們建議使用膠袋的原則:

能不用就不用

用了就該重用

無法用時
要乾淨回收

無法回收
便妥善棄置

這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袋子,簡單說,就是用好自己手上的那個—
無論是膠袋、紙袋、不織布袋,抑或布袋。

思塑提問

 

QUESTION

 

傍晚時分到街市觀察,買菜的人都在身上掛了多少膠袋?哪些其實可以省掉?幾多人自備購物袋/手拉車?不自備的原因是什麼?可以克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