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More 思考延伸

 

CHAPTER 2.0

雪碧膠樽

NO DEPOSIT NO RETURN

CHAPTER 2.1

走上膠樽的不歸路

玻璃樽在回收再造前,可以被重複使用多達 30 次。

沒錯玻璃樽能重複使用,可是「心水清」的商人哪會錯過膠樽的好?

 

  • 膠樽的製造成本最高只及玻璃的 5%,每個製造價以仙計;

  • 膠樽的重量只及玻璃樽十分之一;

  • 膠樽棄掉不可惜,反而重用玻璃樽有回收和清洗成本

 

膠樽容器的方便也刺激了產品銷量。在 2013 年 至 2017 年間,PET 樽飲品的銷售按年增長 4.1%,玻璃則按年倒退 2%。單單 2017 年,PET 樽飲品在本港一共賣出近 14 億個,而玻璃樽飲品只賣了 4700 萬個,佔前者 3.36%。

資料來源 :《免廢暢飲報告》

結局是不回樽之後,便再難回頭了。
No Return 本來就是單程路。

 
CHAPTER 2.2

可以回收再做的膠樽,有那麼十惡不赦嗎?

從某些角度看來,膠樽也不壞。譬如它那麼輕,大大減低運輸耗用的能源,也就是減低碳排放。

然而,跟玻璃樽不同,回收後的膠樽不能清洗消毒了事,而且基於衛生和安全考慮,一般再造後亦不能以飲品容器的姿態重新出現。一個膠樽來到回收廠,必須經歷破碎、清洗、造粒等過程,歷盡艱辛變回一粒粒原材料,再被「搓圓按扁」製成飲品容器以外的各種膠製品。

這叫 downcycle,即是箇中循環只能一直朝下,流失愈來愈多價值。

又來「在商言商」:如果沒有別的法規或誘因,這樣的回收對製造商來說,半點也不吸引,傻瓜才會做;反之,任由消費者把膠樽丟到垃圾桶和堆填區,最是聰明的商業行為。

CHAPTER 2.3

環境那筆數,誰來埋單?

從未享受過塑膠好處的地球鄰居們正在埋單,用的是性命,譬如吞下膠片的海魚和信天翁。你和我也都正在埋單,用的是健康,譬如吸入焚化塑膠垃圾產生的污染氣體,和從海魚和飲用水吃進肚的微膠粒。

很多國家的人民都不樂見這種不公平,所以用立法手段,規定生產者必須為自己製造出來的垃圾負責。於是全球 25 個國家/ 城市再次走上按樽制和回贈的舊路,達到平均 73% 的 PET 膠樽回收率;德國、挪威、荷蘭和南韓這幾國的平均回收率更高達九成,成績驕人。

回收率整理自 《按樽費 1 元回收率估計可達 75%》
 
這裡的回收率指「出口回收率」,即出口到外地回收再造的膠樽;環保署並未加入本地回收再造的數據,但相關數量低於出口回收。

香港呢?

問得好,我們在 2018 年回收了 0.2% 的 PET 樽。
你沒看錯,是 0.2%。

 
CHAPTER 2.4

香港:
如何把 0.2% 變 95%?

回樽制已經在世界各地行之有效,
但港府猶在考慮中。

政府 —

政府決定優先處理佔本港整體棄置廢塑膠容器中約六成的塑膠飲料容器,並就這種容器首先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我們亦會考慮引入其他地區實施「按樽制」類似的安排,透過提供經濟誘因,鼓勵市民回收廢塑膠飲料容器。同時,我們會考慮使用逆向自動售貨機(以下簡稱「入樽機」),以提升廢塑膠飲料容器的回收效率。就此,我們將會推行先導計劃,測試入樽機在本地收集塑膠飲料容器的表現及成效。

企業 —

在欠缺政策推動下,飲品商作為生產膠樽的源頭,長年迴避進取的回收及減量措施,直至 2018 年底終現轉機:幾個業界龍頭聯合推動《免廢暢飲策略及行動》,自願承諾在 2025 年前回收七至九成售出的即棄飲品包裝,措施包括:

減少使用即棄包裝

安裝飲品機,鼓勵自備水樽

重新設計即棄包裝

規管包裝標準

回收即棄包裝

推行現金回贈計劃

循環再用即棄包裝

興建先進的回收設施

CHAPTER 2.5

設計物語:綠色就是環保?

想到綠色,就想到環保,不過對回收再造業者來說,無論紅橙黃綠青藍紫,總之有顏色的膠樽都不是好貨。英國的廢塑料報告指出,有色膠樽的回收價值只及透明樽的三分之一,主因是透明塑料容易上色得多,好比白變黑易、黑轉白難的道理。

比綠色更不受歡迎的,還有號稱 problematic plastic(棘手塑膠)的黑色塑料。到超市和便利店走走,便會發現裝肉盛水果和微波爐食物的預先包裝,很多都用了黑色膠盤。這原來涉及消費心理,因為在黑膠襯托下,食物看起來更美味更高級。問題是,「高級的」黑膠往往無法被回收分揀機器識別,會被當成垃圾。

2017 年,國際社會責任認證組織(WRAP)乾脆指出,既然黑膠無回收之實,根本是垃圾,呼籲業界拒用。去年,英國馬莎百貨率先和應,雪碧亦在年底脫下穿了 58 年的綠色戰衣,改用透明樽。南韓政府則實施新法,禁止飲品用顏色膠樽。

原來透明才是新綠!

思塑提問

 

QUESTION

 

我們如何在塑膠災難中履行公民責任?